卢奶奶最近沉迷消消乐,把我也拐了进去。

一开始,我只是帮她玩那些她打不过去的关卡。可玩着玩着,自己不小心滑进了坑,悄悄打开了某宝。

事情的诡异之处就在于,干嘛要在某宝里玩消消乐啊?Candy Crush 不好玩吗?开心消消乐不好玩吗?何况从什么时候起,我成为一名三消玩家了?(no offense)

只能说,日防夜防,家贼难防。

消消乐迷魂阵

说回游戏本身。

每玩一局某宝「省钱消消乐」,需要耗费 5 点体力,每 5 分钟你回自动获得 1 点体力,体力的上限为 30 点。

也就是说,如果你是个菜鸡,玩个 6、7 局,体力就没了,需要等 30 分钟,存够 5 点体力,才能再次挑战。如果你是个大神,盘盘三星通关,每一局结束后能得到 3 点体力,相当于一次游戏,体力只消耗 2 点。

然而,快乐总有尽头。无论是大神还是菜鸟,体力都会消耗殆尽,都得为下一局游戏再等上 30 分钟。

重点来了。

等待是很磨人的。古人尚且望穿了秋水,何况是被各种「即时满足」惯坏的现代人?

为此,某宝提供了多条快速补充体力的捷径:

  • 分享给好友
  • 浏览商品
  • 购买商品
  • 去喂猫
  • 去农场施肥
  • 去森林收集能量 ……

也就是说,只要你愿意「骚扰好友」、「下单购物」,或是在某宝的其他游戏里「出卖时间」,你就能再来一局。

别以为这只是个游戏,它本质上是鱼钩上的蚯蚓、捕鼠夹上的奶酪、火锅汤底里的罂粟壳。而这个精心设计的诱饵,让你尝到甜头,让你乐不思蜀,让你心甘情愿地困在其中。

不得不说,某宝学 PDD,倒是学得蛮像的。

刷数据的大公司

后天就 618 了,又一个购物狂欢节。

电商平台们提前大半年就开始准备了,消费者们也早早开始攒券凑单,把商品提前加入购物车。

无论是买方、卖方,还是平台方,都在翘首以待 6 月 18 日 0 点 0 分的来临。24 小时的购物拼杀之后,当天的销售战报就会出炉。

说实话,我对这种「一天成交额超过 xxx 亿元」的数据战报很不感冒,它总让我想起几十年前「放卫星」的盛况。

当年的干部们,把别的地方拉来的水稻,插进试验田,制造出亩产万斤的超级产量;而今的电商平台们,则把消费者纷纷的物欲,集中到一天来释放。都是练乾坤大挪移的高手。

可是,这种数据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呢?

如果一个人平时省吃俭用,只吃白粥榨菜,好让自己半年里吃上一顿满汉全席,并发朋友圈炫耀。那么,应该如何评判他的真实生活水平?

对于电商平台来说,全年的成交额比某天的战报,更能反应它的营收能力。但这并不妨碍从业者们像打了鸡血一般,为了突破某个数值(尽管是乾坤大挪移来的)而奋斗,而呐喊,而感动,生生造出了一个人货拥挤的「电商春运」。

突然想起一个卖鞋的品牌,虽然有电商店铺,但从不打折。它们希望大家想买的时候就买,而不是去等优惠,这样可以更早地穿上它们的鞋子。

可能,我们更喜欢凑热闹吧?

一切为了数据

为什么某宝,一个电商平台,要在 app 里做游戏?

这跟它们做购物节的原理是一致的——为了刷数据。购物节能制造出一份有很多位数的成交额战报,游戏则能提高用户黏性,比如 app 的打开次数、用户活跃度和停留时长,最终带来成交额的增长。

更何况,漂亮的数据还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,打击竞争对手的信心,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,以及赚取更高的广告流量费。所以,在结果导向的互联网公司,为了数据增长,一边卖货一边让你玩游戏有何不可?

如今,这种「曲线救国」的方式已经成为了线上公司的常态。电商 app 做游戏,地图 app 推送文章,新闻 app 直播带货。它们竭尽所能地把用户留在自己的花园里,然后从用户数据里挖掘价值。

我们既是用户,也是数据劳工。


之前有篇文章写道,我们是困在系统里的人。

可惜,个体无法与系统抗衡。

也许唯一能做的,便是保持清醒,人和系统一起进化


卢:玩玩游戏,放放松挺好的。我用时间换了一瓶洗洁精、一瓶洗衣液。

我: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