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是《仙人周刊》,我的一周精神生活总结。
读书
说来惭愧,这是我读托尔斯泰的第一部作品,还是部图像小说。
才看了一两页,就体会到了托尔斯泰的厉害之处。私以为,读小说最无聊的就是人物脸谱化,情节老套,对白陈词滥调。托尔斯泰没有这些毛病(不然也不是托尔斯泰了),无论你是劳动人民,是贵族老爷,还是资本新贵,肚子里的那点小肠子小心思,都被他掏得干干净净,谁都别想装。
看完有一个感觉,人性大抵相同,只是自己没到那个位置罢了。
最后想说一句,这本图像小说画得很漂亮,不知道俄国的乡间是否如此。
今年刚引进的一套漫画,松本大洋的作品,获奖无数,豆瓣评分去到了 9.8(Oh,跌了 0.1)。
慕名去看,可看完第一卷,觉得没多大意思,第二卷就直接弃了。非要找个理由,或许是过了看这种漫画的年纪?
我从小就是个漫画迷,后来兴趣寥寥,觉得套路太多、太相近,就像连着看几部日剧,很容易感到腻烦一样,难不成日本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?
这么写估计会得罪人,但我真觉得《竹光侍》没有摆脱日本漫画在人物塑造上的套路。
再年轻个十岁,估计我会喜欢看的吧?
一个 49 岁的不知名漫画家,重出社会找工作,还能做什么?
好吧,即便在劳动力短缺的日本,也没什么可选的。最后,作者八万介助不得不成为了一名养老院的护工。这本漫画,便是他的求职和职场经历。
看完之后,我发现爆笑的情节并不多,反倒感觉很悲催(书名标题党)。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家,可想而知是非常辛苦的,换我也笑不出。
特地记了一下老人护理的几个要点(也许以后用得上):
- 痰多的老人,睡觉时头要垫高一点,避免被痰噎住;
- 瘫痪的老人,帮他穿衣服的时候,要遵循「脱健穿患」的原则。也就是脱衣服时,从健康的一侧先脱起,最后脱瘫痪的部位;穿衣服则相反;
- 偷盗妄想症是阿兹海默症(老年痴呆)的代表症状,发作时,不要急着否定他们,一定要耐心倾听,最好帮助他们一起去寻找丢失的物品;
- 老人能做得到的事,就让他们自己做。过度护理会让老人的身体衰弱得很快。
这是佐野洋子和谷川俊太郎合著的一部作品。
写的时候,他们的关系估计已经岌岌可危,出版后不久,俩人便离婚了。看完这本书,只觉得他们离婚是必然的。
佐野和谷川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,佐野大胆、直接,就是只野猴子;而谷川温吞避让,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佐野在故事中围绕着谷川,谷川却依然自顾自想。所以,最后一个故事,女主人公说:我死也不要和他葬在一起,大概是佐野在托口泄愤吧。
这本书的开头,引用了谷川写的一段话:
其实夏天难道不是人生仅有一次的吗? 每当夏天来到我总会憧憬「这次就是唯一」。 可当夏天结束我又觉得哪个夏天都不是人生中的唯一。
两个夏天,他写的明明就不是夏天。
如果说哪个建筑师是可爱的,我会提名中村好文。
他属鼠,给自己的工作室起名为旅鼠,又是个「小房子专业户」,于是,在一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师里,便不由自主地显得可爱起来。
之前看过他的《在北海道盖面包屋》,那本书信集记录了他和面包师神幸纪,围绕着如何改造面包屋的全过程。中村好文不会因为项目小,而吝啬自己的精力,最后还主动免了设计费——让财力有限的委托人,用自己做的面包来抵扣。
在《旅鼠》这本书里,中村好文写道:
只要有客户委托我设计,无论规模大小、预算多寡,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就接了下来。因为我对每一片陌生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、风俗习惯都极感兴趣,当地的食材和料理(尤其是本地清酒)总能打动我的心。我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兴趣——我喜欢听当地人用方言说着各种本地特有的故事。
我没说错吧,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。
《旅鼠》是中村好文的一本旅行随笔集,就跟他的建筑作品一样,体量小小的,文章短短的,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完。
其实看完也记不得什么了,但看的时候真的很快乐,为世界上有这样的建筑师而感到快乐。
《生活手帖》这本杂志,虽然没看过,但早有耳闻——它是日本生活方式提案的鼻祖。
那个写了很多本畅销书的松浦弥太郎,便是该杂志的第三任总编。不过这本《编辑部的故事》跟他没有关系,主角是《生活手帖》的创始人和初代总编——花森安治。
或许是因为这个名字和美丽,或许是因为《生活手帖》的关注领域,我总以为花森安治是一个花一样的男子。后来看了照片,大失所望,借用书中某评论员的话:
简直叫人大跌眼镜。明明是个男人却烫了个卷发,但面相又粗犷得很,只能用不可思议形容。
因为长相,花森安治被人称作「银座哥斯拉」,但我觉得拿这个称号来形容他的工作风格,也未尝不可。说起来,他跟乔布斯倒是有几分相似:独裁、易怒、喜欢训人、极度苛求细节。但如果不是因为这样,《生活手帖》也不会存在吧。对了,这本杂志是从来不接广告的。
《编辑部的故事》这本书,是杂志社一个编辑的回忆文字,但我更想看看花森安治自己写的东西,想了解他的编辑理念。目前国内没有这种书,有了一定要看。
徐皓峰的作品,在我内心排序:影评 > 小说 > 电影。
一是我喜欢文字多过于影视,二是徐的电影拍了也不让上映。比如那部《刀背藏身》,等了好久年,不见踪影。
他还写过像《逝去的武林》等江湖人的口述历史,朋友的评价极高,我还没看,不进入排序。
这本《光幻中的论语》是去年出版的,听播客的时候发现,一耳听成了《官宦中的论语》,心里奇怪,徐皓峰怎么会写这种书?
初看目录的时候,丝毫没有兴趣,讲的都是我爸妈那一辈的老电影了,一部都没看过。读的时候,却发现根本无碍,就算没看过,他的讲述,也会让我栽进去。
光幻是电影,论语是人情。
徐皓峰分析导演的处理,演员的表演,如何让剧情立得住,让情感立得住,且立在我们的文化土壤里面。他很老北京,但绝不是那种油渣子似的老北京,他对人情的理解,总让我感觉自己是化外之地的野人。
对了,这个人情,是礼,是如何让自己保持体面,并让保持别人的体面。不是那些圆滑油腻,点头哈腰的世故。
那些是呸。
电影
到底什么是黑帮呢?
看这部电影的时候,我就在想这个问题。黑帮其实跟企业一样,是一个经济组织,只不过业务方向是黄赌毒或走私;他们也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暴力组织,有能力去威慑别人;同时,还是一群没有血缘关系,但模拟血缘关系的组织。
暂时是这么理解的。
看片的过程中我有一种感觉,男主角加入帮派,不是为了混,他只是需要一份工作、一个父亲、一个归属,正如片名《黑道与家族》所预示的那样。
但很可惜,他经历的是一段日本黑帮的罗曼蒂克消亡史。能做的生意越来越少,年轻人也不愿意加入,黑帮像所有老物件一样,逐渐退出了社会舞台。
而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,即便退出黑帮,想回归正常生活,却不为社会所容,只能走上绝路。
放下屠刀,尚且能够成佛。
如果一个社会,完全不给人改过的机会,真是令人窒息。
看完《黑道与家族》,再看《我是大哥大》,有一种恶作剧的感觉。
一个是沉重灰暗的职业黑帮片,一个是中二校园小混混的漫改电影。可能因为有《黑道与家族》的厚重打底,看《我是大哥大》的无厘头,并没有觉得很好笑(也可能是我太严肃了……)
唯一感兴趣的是柳乐优弥饰演的长发小混混,太像我心中的三井寿了!
剧集
这是一部关于「意识上传」的动画剧集,本来没报多少期待(非科幻迷),看了觉得还不错。
里面有几个问题,我比较感兴趣:
第一,意识人是不是人?
父亲身患绝症,同意将自己的大脑扫描上传到云端(肉身灭亡),女儿执着地认为,电脑里的父亲就是原来的父亲,但妻子(历史学家)无法接受。我跟妻子的看法是一样的,人是灵肉合一的生物,意识人只能算是一个新物种,不是以前的那个人。
第二,能否克隆出一模一样的人?
一个大企业为了克隆出前老板,除了使用前老板的基因之外,还派员工饰演前老板的父母,试图在克隆人的成长过程中,模拟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家庭环境。我觉得这是剧情的一个 bug,时代已经不一样了,克隆人接触到的人,也不是同一批人,再说,能够还原的只是已知的有限环境,还有那些没有意识到,但同样重要的事物,大家是不知道。
这个尝试注定会失败。
第三,高技术人才的压榨新模式
剧集中的一个专业人士,被强制脑扫描后,成为了一个活在服务器,且永远不知疲倦,且不需要休息的打工机器。我觉得这个设定还挺恐怖的,如果未来真的能意识上传,这很可能是一种专门针对技术人才的新的犯罪模式。
第四,意识人能成为神吗?
不可能,拔掉电源就是。
游戏
这段时间,如果我不玩星露谷,该写的东西应该早写了吧?然而……一进鹈鹕镇就出不来了,还拉了一个朋友跟我一起联机。
所以,作为悔过,我就不具体介绍这款游戏了。反正玩游戏的人都知道。不玩游戏的人也不会去玩。
PS:真是一款好游戏,我以前看轻它了。
PPS:我该为它写几篇文章的。先记着。
这里是仙人周刊,周日更新(尽量),欢迎订阅。
公众号:许仙人 竹白:xianren.zhubai.love 博客:https://colarxu.github.io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