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西再上西奈山|出埃及记 34

2023.01.10

上一期讲了去迦南的应许,有点像一场领导发表的团结人心,展望未来的讲话。

本期回到故事主线——摩西再上西奈山。

这是摩西第二次上山,跟第一次有些不同:

第一,上山前的准备不一样

第一次上山前的准备工作,弄得比较简单。除了在山的四周设立界限,不让人随便接近之外,还要求大伙提前三天沐浴更衣禁欲,保持洁净。之后就没有别的动作了。

但第二次上山前,摩西举办了一场大型仪式

首先,他命人在山下筑了一座坛,并按照以色列的十二支派,立了十二根柱子。

其次,献牛办了一场平安祭,一半的牛血洒在坛上,另一半盛在盆里。之后一边向百姓念约书,一边将盆里的牛血洒在他们身上,说这是与神立约的凭证。

这里我有几个疑问。🤔️

一是平安祭的仪式。根据后面《利未记》的记载,平安祭是将牲畜的血,洒在祭坛周围,而不是洒在坛上。之前在三个朝圣节的经文中,也规定了不可将祭牲的血和有酵的饼一同献上。祭坛要求圣洁,但把血洒在祭坛上,洒在人的身上,似乎是不洁的举动。

这倒有点像维京人的仪式了。

一是立约的凭证。之前的经文,都把割礼作为与神立约的标记,没听过用血来作证据。我都有点怀疑,是不是摩西为了增强仪式感和视觉效果,而特地安排的?

我把《出埃及记》这部书,视为一个宗教的成型记录。仪式和规矩也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,这么想之后就不纠结了。

第二点不同,是上山的人不一样

第一次,摩西是一个人去的。

第二次,一共去了 74 个人:摩西、亚伦、拿答、亚比户和 70 名以色列长老,外加约书亚。

亚伦跟摩西是老搭档了。摩西第一次下山时,神就说要带亚伦上来。拿答、亚比户,这两个人现在我不知道是谁,既然有名有姓,应该是重要角色。70 个以色列长老,相当于是十二支派各自的代表。约书亚则有点特殊,神没有点名叫他去,但作为摩西的助手,他也一起上了山。

有上山的资格,意味着他们是统治者。

但这 74 个人,并不是平起平坐的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摩西、亚伦、拿答和亚比户就像是北上广深,摩西是首都;70 长老是各个省会;而在山下待着的普通老百姓,则是众多的十八线城市。

当神现身时,摩西(外加他的接班人约书亚),可以近身接触;其他人就只能远观。万一之间起矛盾,70 长老也得听从亚伦、户珥(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)的决断。

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权力等级关系。

第三点不同,是神现身的情景

第一次现身,颇有点像赶上了火山运动的感觉,电闪雷鸣,山体震动,烟气奔腾。如果身处现场,估计也会被吓到。

第二次的西奈山却十分平静。天色明净,神就像站在平铺的蓝宝石上一般,一副安静祥和又尊贵的样子。而上山的这批人,也像参加晚会似的,一边看神,一边宴饮,似乎是来山上度假的。

等到摩西去山顶见神的时候,云彩遮掩,大家便看不到他在干什么了。摩西在上面停留了整整四十天。

所以,神此番召唤摩西上山,是为了什么呢

其实还是跟十诫相关。第一次是口传律法,光是口头说说,没有书面证据。第二次神把载有律法和诫命的石板交给摩西,让他带下去教训百姓,便有了实物。

但为什么要四十天这么久呢?毕竟神创造天地万物,才用了六天……

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大家吧。

好,今天就到这里。